“IEMS可以認為是第四代能量管理系統(EMS),可以解決多能流網絡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即通過多能互補、源網荷協同實現安全供能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
1. 能源互聯網從“概念年”走向“落地年”
去年和前年我認為是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年”,那時候大家還在討論“什么是能源互聯網”,“為什么要做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可能會長什么樣子”。但是,今年已經進入到了能源互聯網的“落地年”,大家都在深入地討論應該怎么去做。國家能源局、科技部有很多支持項目,資金投入量很大,比如今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
2. 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
如何通過“多能互補、源網荷協同”實現安全供能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這是在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實施中,專家們都很關心的一個焦點問題。這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從技術層面來看,這個焦點問題可歸結為復雜的多能流網絡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這個最優(yōu)控制問題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效益=收入-費用,約束前提是安全供能。這里的收入包括了售能、售服務,費用有購能、購服務等。優(yōu)化的手段分布在冷、熱、氣、電、水、交通,源、網、荷、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約束條件包括供需平衡、運行的物理范圍,以及供能安全等。這個焦點問題最終是通過一套系統來實現的,這套系統就叫做多能互補綜合能量管理系統(Integrat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簡稱IEMS。
3. EMS的發(fā)展歷史
IEMS可以認為是第四代能量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EMS是在電網調度控制中心應用的在線分析、優(yōu)化和控制的計算機決策系統,是電網運行的神經中樞和調度指揮司令部,是大電網的智慧的核心。我們課題組研究EMS已有30多年。首先回顧一下EMS的歷史。
第一代EMS出現在1969年以前,叫做初期EMS。這種EMS僅包含SCADA供能,只是把數據采集起來,沒有實時網絡分析、優(yōu)化、協同控制,網絡分析和優(yōu)化主要靠離線計算,屬于經驗型調度。現在的園區(qū)管理,絕對不能停留在經驗型調度的水平上,而是需要精益化的管理,提高核心競爭力。
第二代EMS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到21世紀初,叫做傳統EMS。這一代EMS的奠基者是Dy-Liacco博士,他提出了電力系統安全控制的基本模式,發(fā)展了實時網絡分析、優(yōu)化、協同控制,所以在上個世紀70年代,EMS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我國1988年完成四大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引進,之后完成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自主知識產權的EMS。當時清華承擔了東北電網EMS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因為當時東北是重工業(yè)基地,東北電網的網調是最大的,全國負荷最大的就在東北。目前國內的EMS已基本國產化,這一時期的調度已經屬于分析型調度,上升到了新層次。
第三代EMS是源網荷協同的智能電網EMS,出現在大規(guī)??稍偕茉窗l(fā)展之后,這時候還沒有多能橫向的協同,只有源網荷的協同。針對大規(guī)??稍偕茉床豢煽亍⒉▌有缘奶攸c,需要大量的靈活性資源,從源-輸,轉向荷-配,這時候的EMS可集成利用各類分布式資源,發(fā)展分布自律-集中協同架構,從源、網到荷,都有相應的EMS。源有風電場和光伏站的EMS,荷有電動汽車、樓宇和家庭的EMS,網有輸電、配網、微網的EMS,這些EMS首先是自律,然后通過通信網聯結在一起形成協同,這時候就可以稱為EMS家族了,EMS家族有很多成員,不同成員有不同特點,共同實現智能電網的源網荷協同。
第四代或者說下一代EMS,稱之為多能互補的綜合能量管理系統,也就是IEMS。這里的綜合是把各種能源集成和綜合。由于各類能源割裂,綜合能效低,所以需要綜合和梯級利用;同時由于靈活性資源嚴重不足,大量棄風、棄水、棄光、所以需要拓展到多種能源互聯,從多種能源里面找到新的靈活性資源,來支持大規(guī)??稍偕茉吹南{;通過效益最大化的綜合優(yōu)化調度,在保障供能安全和優(yōu)質的前提下,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綜合能源服務的經濟效益。
下圖給出的就是IEMS的示意圖。
它像一個大腦,底下是一個綜合能源系統,冷、熱、氣、電、水、交通,各種能流,叫多能流。前些天我在會上介紹了這個系統,大家公認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今天上午在清華發(fā)布的最新成果“園區(qū)多能互補綜合能量管理系統”就是這世界上第一個IEMS產品。我們課題組將做了30年的電網EMS拓展成IEMS非常困難,學電的人不懂熱、氣、交通,這時候就需要學習熱能、燃氣和汽車等其他學科的知識,我們團隊最近五年一直在快速地學習,終于成功研制出了IEMS。當然,如果沒有之前30年電網EMS的研發(fā)經驗,再用10年也做不出來。
4 IEMS的主要功能
(1)多能流SCADA
用于實現完整、高性能的準穩(wěn)態(tài)實時數據采集和監(jiān)控功能,是后續(xù)預警、優(yōu)化和控制等功能的基礎,并利用系統軟件支撐平臺提供的服務。多能流SCADA是IEMS的“感官系統” ,基于能源物聯網,采集多能流數據(采樣頻率:電為秒級,熱/冷/氣為秒級或分鐘級),完成相應的監(jiān)控功能,并將數據提供給狀態(tài)估計及后續(xù)高級應用功能模塊,接收系統運行調控指令,并通過遙控/遙調信號下發(fā)給系統設備執(zhí)行。多能流SCADA的功能界面包括能流分布、場站接線、系統功能、綜合監(jiān)視、操作信息、分析評估、智能報警等。
(2)多能流狀態(tài)估計
由于多能流傳感網絡測點分布廣、量測種類多、數據質量低、維護難度大、成本敏感度高,所以出現采集數據不全、錯誤的情況在所難免。因此多能流網絡需要狀態(tài)估計技術提供實時、可靠、一致、完整的網絡狀態(tài),為IEMS的評估和決策提供基礎。多能流狀態(tài)估計通過補齊量測數據、剔除壞數據,可以實現壞數據的可估計、可檢測、可辨識,最終達到減少傳感器安裝數量、降低通信網絡復雜程度、降低傳感網絡的投資和維護費用的效果,通過提高基礎數據的可靠性來提高評估與決策的可靠性,降低能源網絡運行事故風險。
(3)多能流安全評估與控制
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能源系統的安全尤其關乎生命和財產安全。一方面需要建立“N-1”安全準則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去關注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并且做出預案。上午我們成果的發(fā)布會上舉了一個例子,是說臺灣近期的一次大停電是由氣的閥門故障導致的,那么那個閥門就是氣-電耦合綜合能源系統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一定要時刻關注薄弱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一定要有預案,否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要關注園區(qū)交易關口的安全控制,園區(qū)關口的容量配置和運行的成本是個關鍵問題,一方面是容量越大變壓器的投資成本越高,另一方面容量越大電網公司收取的容量費也越高。比如:50兆瓦容量和100兆瓦容量投資和運行的總成本相差很大,如果設計成50兆瓦的容量,萬一實際容量超過了,會燒掉變壓器。該怎么將關口潮流控制在50兆瓦以內,這就是安全控制問題。在多能流系統中,不同能源系統相互耦合和影響,某一部分的故障和擾動會影響到多能流系統的其他部分,有可能造成連鎖反應,因此需要進行耦合分析。可以利用熱、氣等系統的慣性提供的靈活性,為電系統的安全控制提供新手段,可以利用這些新手段,做協同安全控制。
(4)多能流優(yōu)化調度
這里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啟停計劃、日前調度、日內調度、實時控制。一個園區(qū)或者是城市的三聯供、燃氣機組、電鍋爐都是可以啟停的,有一些設備停下來可以降低成本,這就可以根據確定日前的最優(yōu)啟停計劃進行啟停。然后在啟停基礎上調節(jié)多少出力,這是日前調度。而日內調度是由于風光出力變了、負荷變了,所以日內需要再調度,以此來適應新的適合的發(fā)電出力,維持最優(yōu)的出力和負荷的平衡。最后到了秒級還要進行控制,如對于網絡安全問題、調壓問題、調頻問題,都需要進行實時控制。調度的時間尺度較長,一般以15分鐘為單位,控制是以秒為單位,時間尺度較短。在多能流系統中,其可調控的手段比單一能源系統要多,從源網荷儲的角度出發(fā),可實現冷、熱、氣、電等的綜合調度和控制。
(5)多能流節(jié)點能價
一個園區(qū)或者是智慧城市,一定要考慮建設一個非常好的內部的商業(yè)模式。內部的商業(yè)模式不是對外的,不是對上的,而是對園區(qū)內用戶的,這樣的一個商業(yè)模式應該是什么樣?最科學的模式就是節(jié)點能價的模式。節(jié)點能價的模式首先需要通過計算確定各個地方的用能成本是多少,用能成本包括四個部分:一是能量發(fā)出來的成本;二是傳輸損耗的成本;三是網絡阻塞的成本;四是多能耦合的成本。然后需要科學精準地計算各個結點的能價,包括冷價、熱價、氣價和電價,不同時刻、不同地點的價格,只有通過精準計算,才能使園區(qū)總的用能成本顯著下降,因為可以用價格的信號來引導用戶用能。這樣整個園區(qū)的用能成本則可以通過柔性的能價手段得到顯著下降。
節(jié)點能價根據供應商的生產邊際成本制定,當線路出現阻塞時,各節(jié)點的價格根據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價格,實時價格可以激發(fā)用戶側的靈活性。節(jié)點能價科學體現了成本,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內部市場機制。
(6)多能流虛擬電廠
虛擬電廠是對上級市場的商業(yè)模式,整個園區(qū)或城市都可以變成一個大的虛擬電廠,盡管不是物理電廠,但是有很多儲能和冷熱電三聯供等分布式電源,聯合起來就可以變成一個大的可調節(jié)的市場主體。因為分布式資源容量小、數量多,市場難以單獨管理,通過虛擬電廠的集合,可以通過軟件架構實現多個分布式資源協同優(yōu)化運行,為外部市場提供調峰、調頻、調壓等服務,有利于總體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利用。這樣的商業(yè)模式能夠帶來很高的經濟收益,這在美國已經成為現實。
虛擬電廠在優(yōu)化調度的基礎上,可以將園區(qū)內的分布式電源、可控負荷和儲能裝置聚合成一個虛擬的可控集合整體,從而園區(qū)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參與上級電網的運行和調度。虛擬電廠協調上級電網與分布式資源間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資源為電網和用戶所帶來的價值和效益,實現與電網的友好互動。
如下圖所示是多能流虛擬電廠的內部組成架構。
橫向來看依次是源網荷儲。源側包括常規(guī)的供電設備、CHP機組、燃氣鍋爐等設備,以及外部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接入;網架分為冷熱電等傳輸系統;荷側為園區(qū)內部的電、熱、冷負荷;在儲能方面,不同能源子系統均有各自的儲能設備??v向來看依次是電、氣、熱、冷多能互補運行。不同的能源子系統分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多種能源轉化設備(熱泵、CHP、燃氣鍋爐、溴化鋰機組)將不同的能源子系統相耦合。園區(qū)內部多種能源形式以虛擬電廠的形式組合在一起綜合運行,在保證電、熱、冷負荷可靠供應的前提下,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提高能效,降低用能成本。并且對于波動性很強的可再生能源而言,綜合能源系統具有更多的靈活性,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接納,進一步提高系統經濟性。
5 IEMS的應用案例
(1)成都高新西區(qū)的“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成都高新西區(qū)是約40平方公里的工業(yè)園區(qū),IEMS系統對這里進行綜合能源的供應與需求分析,實現多能協同優(yōu)化。以電、氣、冷、熱等對能源的需求為主,開展基于清潔能源中樞(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光伏、風電等)的能源互聯網示范園區(qū)建設,實現對高新西區(qū)內天然氣、地熱能、風光能、蒸汽、冷水、熱水、電等能源實施管理。
(2)廣州從化工業(yè)園區(qū)的綜合能量管理系統研發(fā)和示范項目。這個園區(qū)的核心部分大概12平方公里,也是典型的工業(yè)園區(qū)。工業(yè)園的能源格局呈現大容量、多能流、高滲透等特點,具有開展多能協同、多能優(yōu)化調度等的良好基礎條件,是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綜合能源服務業(yè)態(tài)模式示范較為適宜的區(qū)域。在園區(qū)內建設IEMS系統,提出虛擬電廠和用戶需求側響應模式,實現靈活性資源集群同步化控制技術,最終系統實現部署應用。
(3)廣東東莞立沙島的智慧能源能量運行控制系統研發(fā)項目。東莞立沙島也是約12平方公里的工業(yè)園區(qū),立沙島智慧能源系統分為以下四個層次:第一,熱電耦合下的園區(qū)能量調控;第二,政策沒有放開的情況下,存在約束條件的園區(qū)能量管理;第三,政策完全放開的情況下的區(qū)域能量管理;第四,未來和大系統之間的交互(交易),打造綜合能源供應商。其中能量管理系統的研發(f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整體可觀,部分可控;第二,整體可控,部分優(yōu)化;第三,整體優(yōu)化,部分交互;第四,整體交互,聯合優(yōu)化。
(4)吉林省多能流綜合能量管理與優(yōu)化控制研究項目。吉林省火電機組占比多,沒有抽蓄、燃氣等靈活調節(jié)電源,并且吉林處于高寒地區(qū),冬季供熱期長達半年,90%以上火電機組為供熱機組,供熱期間,火電最小出力超過本省最小負荷,風電消納壓力大棄風問題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供熱機組的熱-電制約關系和“以熱定電”模式顯著降低了其調峰能力,擠占了風電空間。怎么用市場的手段來激發(fā)多能流的管控和交易,是最具挑戰(zhàn)的問題,為此部署了IEMS系統,來研究多能流綜合系統的市場交易機制,研究多元市場主體的成本效益,研究并設計示范區(qū)域內的用能替代響應,并提出多能流綜合能量管理優(yōu)化控制技術,在解決大規(guī)模風電消納問題的同時實現清潔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