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金屬具有理論容量密度高(3860 mAh/g)、電化學電勢低(-3.040 V vs. SHE)等特點,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電池負極。然而鋰金屬活性高,容易與傳統(tǒng)電解質發(fā)生不可控的副反應,形成固態(tài)電解質界面層(SEI)的化學和機械穩(wěn)定性較差:一方面,循環(huán)過程中SEI的反復破裂會加速死鋰的形成和不可逆的活性鋰/電解質損失;另一方面,溶劑誘導形成的SEI機械性能較差,不足以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導致枝晶刺穿隔膜造成電池短路。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研究員李先鋒、張洪章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具有長循環(huán)壽命的鋰金屬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蒲腥藛T在電解液中引入一種新型添加劑——硝化纖維素,構建內共生的氮化鋰/纖維素雙層SEI(ES-DSEI),并用于鋰金屬電池中。ES-DSEI在用于鋰金屬保護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硝化纖維素會優(yōu)先與鋰反應,一步實現(xiàn)在鋰表面構建聚合物/無機層;外層的柔性聚合物層能夠適應鋰金屬在循環(huán)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其強粘附性能抑制內層無機物的剝離;內層的無機層具有機械強度高的特點,可以抑制枝晶的生長,且晶型的氧化鋰和氮化鋰層有利于鋰離子傳輸。科研人員利用密度泛函理論模擬計算證明,相較于鋰鹽陰離子和溶劑,硝化纖維素具有更低的最低未占據(jù)分子軌道(LUMO)能量。此外,硝化纖維素的硝基基團更易于與金屬鋰反應,在近鋰內層形成LiNO2等無機物種,而其主鏈則靠Li-O鍵緊密吸附在遠鋰外層。與未添加硝化纖維素的電解液相比,鋰負極在含有硝化纖維素為添加劑的電解液中循環(huán)壽命提高了一倍。該工作為長壽命鋰金屬負極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Endogenous Symbiotic Li3N / Cellulose Skin to Extend the Cycle Life of Lithium Anode為題,發(fā)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大連化物所博士研究生羅洋。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中科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等項目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發(fā)現(xiàn)內共生氮化鋰/纖維素層可延長鋰金屬負極循環(huán)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