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即將進行議會中期選舉,而選情對目前在參眾兩院僅有微弱多數的民主黨不利。通貨膨脹物價高企是選民對拜登民主黨政府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高漲。
國際油氣價格的上漲,與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尤其是與OPEC國家關系變化直接相關。目前,美國與中東石油國家關系變得越來越微妙。
今年7月,借參加阿拉伯峰會之機,美國總統(tǒng)拜登放下身段,專程飛往沙特阿拉伯吉達市會見沙特王儲薩拉曼,請求沙特主導下的OPEC增加石油產量以降低石油價格。沙特和OPEC善意回應,做出了每天增加10萬桶的安排,加上美國大幅度釋放石油儲備,油價立竿見影,有了明顯的下降。
不到三個月,10月初例行的理事會上,OPEC+做出了自11月份起每日減產200萬桶的安排,于是石油價格再度應聲而起,很不給拜登面子,直接擾動了美國參眾兩院中期選舉大盤。世界輿論嘩然,評論紛紛:不論是一針見血直指要害,還是追溯歷史的理性分析,都點出了其中核心的要害——美國和沙特的關系變了,美國和中東的能源產業(yè)正趨于脫鉤。
這一輪石油天然氣價格高漲的重要原因是受俄烏戰(zhàn)爭的影響。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國,是石油天然氣數一數二的出口大國。而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天然氣進口大國,俄羅斯石油出口約60%,天然氣出口約80%賣到了歐洲。俄烏戰(zhàn)爭使歐盟對俄羅斯油氣出口實施了極為嚴厲的制裁。為了尊嚴,俄羅斯也對歐盟實施了一系列的反制裁措施。就石油而言,至今年年底,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將減少90%,天然氣對俄羅斯進口的依存度從戰(zhàn)前的50%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7.5%。
實際上歐盟減少的石油天然氣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從其它能源供應國,如中東、非洲和美國那里購買的,石油的體量大概是每天200至300萬桶,天然氣則是500億至800億立方米/年。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打破了大致平衡的世界需求供給狀態(tài),世界油氣價格自開戰(zhàn)以來迅速高漲和高位反復震蕩,是市場的必然反應。
目前,美國是第一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大國,也是石油天然氣第一消費大國。美國的非常規(guī)油氣革命不僅讓美國實現(xiàn)了50年來夢寐以求的“能源獨立”,而且更成為了石油天然氣的凈出口國。今年美國更超越了原來位居出口前兩位的澳大利亞和卡塔爾,一躍成為世界的一大LNG出口國。能源獨立和油氣進出口國的美國并不能成為能源的價格孤島。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高企推動了美國的通貨膨脹。
幾個月前,美國汽油平均價格一度超過4美元/加侖,加州油價更是一度超過了8美元/加侖,這是美國二戰(zhàn)之后從未有過的高位。美國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汽油價格高漲立即影響了每家每戶的生活成本支出,人們迅速感覺到了生活成本上升,于是影響到了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進而影響到了執(zhí)政黨的選情。
過去的20年間,美國和沙特的關系不斷發(fā)生著變化。2001年發(fā)生在美國紐約的9·11恐怖襲擊,后來發(fā)現(xiàn)主要是由沙特人策劃的,給雙方帶來了苦澀的氣氛。接下來20年的反恐戰(zhàn)爭,數萬億美元的花費,最后阿富汗的狼狽撤退,給幾代美國人都會留下沉重的記憶。
不僅如此,近年來,一個更廣泛的結構性變化破壞了兩國關系的基本面:頁巖氣的繁榮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不僅減少了對中東進口的依賴,更成為了OPEC石油出口市場的競爭者。2015年石油價格大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沙特阿拉伯不愿意再充當“機動生產者”的角色而犧牲國家利益,便與俄羅斯聯(lián)手試圖用“成本優(yōu)勢”逼迫美國承當這個“機動生產者”。
美國政府并無可以“調控石油產量”的能力。作為生產者的數千家石油公司也不接受“看得見的手”的指揮,于是導致了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投資腰斬,至今仍恢復不到2014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沙特實際領導人王儲薩拉曼,作為第一個隔代接班的王儲,以其萬丈雄心和不受約束的鮮明個性,放棄了該國一貫謹慎的外交政策,轉而采取自信的態(tài)度,這讓沙特成為了美國令人惱火的盟友。
他對卡塔爾發(fā)動了破壞性封鎖,并對也門內戰(zhàn)進行了破壞性干預??ㄋ枔碛忻绹谠摰貐^(qū)最大的軍事基地。美國情報機構評估稱,他下令了2018年的行動,最終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謀殺了批評沙特政府的賈馬爾·卡舒吉。王儲否認與謀殺有任何關聯(lián),但作為該國非官方統(tǒng)治者,他承擔了象征性的責任。
總統(tǒng)競選期間,為了有別于與沙特王儲關系良好的競爭者特朗普,也許就是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念,就殺害記者卡舒吉一事公開譴責王儲,并宣誓要讓沙特成為世界“賤民”。在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拜登一度冷卻了兩國關系。
今年7月,拜登總統(tǒng)首訪中東,頂著輿論壓力“低頭”訪問其誣稱為“賤民”的國家沙特,主要目的就是“求油”。英國國家廣播電臺評價稱,這表明美國實力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對中東的影響力在不斷衰減。
沙特200萬桶/日的減產決定激怒了拜登團隊。作為回應,美國計劃在11月從其戰(zhàn)略石油儲備中額外釋放1,000萬桶石油,以部分抵消歐佩克減產的影響。國會議員呼吁,恢復一項名為“禁止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NOPEC)的法案,該法案將授權美國司法部對歐佩克提起反壟斷訴訟。其他議員建議減少對沙特的武器運輸。
面對美國的不斷威脅,沙特外交部放話表示,“沙特不接受美國發(fā)號施令”。OPEC也表態(tài)稱,“減產是在恰當時間做出的正確決定”。面對美國壓力,OPEC和沙特態(tài)度為何如此強硬緣何不懼得罪美國?
當前,中東產油國與美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正在形成競爭關系。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OPEC+的減產決定,標志著中東產油國與拜登政府的“重大決裂”。OPEC不顧美國壓力大幅減產,是對美元定價大宗商品權力的一次挑戰(zhàn)。事實上,中東產油國非常擔心歐佩克組織幾十年努力才建立起的穩(wěn)定定價體系受到威脅,所以不愿意在俄烏戰(zhàn)爭戰(zhàn)隊上以油價來配合美國制俄。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多次表示,OPEC+應扮演維護能源市場穩(wěn)定的“調節(jié)力量”。阿聯(lián)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更是明確指出,“歐佩克+”不想在俄烏沖突上選邊站隊,該組織只專注于防止油價暴跌。
半島電視臺對此評論稱,中東產油國對美國通過設置石油出口價格上限等工具來制裁莫斯科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從長遠來看,認為此舉將會把石油的定價權從賣方轉移到買方。
進入新世紀以來,技術進步加速了能源轉型的步伐。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經歷煤炭時代和石油時代。環(huán)境保護和氣候變化控制理念和實踐推動世界進入“碳中和”能源時代。碳中和時代能源轉型的核心是從以石油為中心的能源體系轉向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體系。
技術進步是推動化石能源逐步離場,可再生低碳無碳能源進入舞臺中心的主要驅動力。地緣政治大格局的演變重構不僅重塑能源轉型大格局也同時重塑整個世界。這輪沙特和美國石油增產減產的爭拗和爭奪,正體現(xiàn)了石油價格“話語權”的博弈。
50年前美國把沙特和OPEC國家納入以“石油換安全”的理念,通過石油全球貿易和“石油美元體系”打造了全新的“石油時代”,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進入“碳中和能源”時代,美國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發(fā)展成為了石油出口國,成為了石油市場上OPEC國家的競爭者;而沙特為首的OPEC國家,由原來的石油美元輸出國成為了需要巨大資金投入推動國家經濟轉型的需求方。這個國家角色的巨大轉換必然導致美國和沙特阿拉伯、OPEC國家相互關系的根本性的改變。
薩拉曼王儲為代表的OPEC國家新一代的領導人被國家利益的驅動也許更敏感地意識到了這種轉變,而美國拜登總統(tǒng)為代表的老一輩政治家還停留在歷史的舒適區(qū)里,不思變革不敢變革。于是矛盾就出現(xiàn)了,危機也就隨之而來。俄烏戰(zhàn)爭的突變和國家必須急速應變的壓力,更加重了各個國家和國家集團應對變化危機的緊迫感和壓力感。
中國有很高的能源自給率,也遠離俄烏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也是沙特、OPEC國家石油出口的最大市場。但在能源和戰(zhàn)爭重塑世界百年不遇的大變革的新時代,中國絕不是一個逍遙的看客,也須有必要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