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這一年的難忘歷程,回顧這一年的傲人成績,近期中心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核與輻射安全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得到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經(jīng)組委會討論、網(wǎng)民投票和專家學者評審,最終選出了國內(nèi)、國際十大新聞。摘要如下:
美國霍爾臺克公司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場址內(nèi)建造的ISF-2乏燃料中間貯存設施已完成熱試,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干式乏燃料貯存中間設施,使用壽命最少100年。
2020年12月15日,法國駐華使館核能參贊杜磊德(Tony d’ALETTO)、參贊助理戴曼迪(Mathilde TEISSONNIERE)、參贊助理吳曉萌等一行到訪戰(zhàn)略規(guī)劃總院,雙方就核能發(fā)展熱點問題、雙邊合作等開展了交流。會議由施軍副院長主持,張春東副院長、鄧學華助理參加了研討。
12月9日,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首艘INF3級乏燃料運輸專用船完成研制交付使用,標志著我國已經(jīng)具備乏燃料海運能力,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具備該項技術(shù)和能力的國家之一。該船舶將服務于我國核電站的乏燃料運輸,為保障乏燃料運輸安全,服務核能發(fā)展作出貢獻,進一步夯實我國乏燃料運輸保障能力。
12月7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最后一臺乏燃料貯存格架抽插力試驗合格,至此,6號機組乏燃料格架安裝工作順利結(jié)束,為燃料進場里程碑如期實現(xiàn)提供了堅實保障。
11月27日,我國自主制造的13輛百噸級乏燃料貨包鐵路運輸車輛——D15B型凹底平車順利交車下線。本項目交付的車輛是國內(nèi)首批次用于乏燃料運輸?shù)蔫F路車輛,將進一步夯實中核集團乏燃料運輸保障能力。乏燃料是在核反應堆或核電站中使用一個或多個燃料循環(huán)周期后卸出的核燃料,但它并非“廢料”,除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放射性廢物外,還含有許多有價值的物質(zhì),如未裂變和新生成的裂變核素(鈾-235、鈾-233、钚-239等),以及可用作放射源的裂變產(chǎn)物同位素(如鍶-90、銫-137等),這些核素均具有循環(huán)利用價值。
乏核燃料是指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產(chǎn)生。這種燃料無法繼續(xù)維持核反應。乏核燃料中仍然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具有放射性,如果不妥善處理,會嚴重影響環(huán)境與接觸它們的人的健康。